获取免费报价

新型可逆锂电池

2024年3月4日 ·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范修林研究员团队与国内外科研人员合作,设计出一款新型电解液,能够支持高比能锂离子电池在-70℃到60℃的超宽温区内进行可逆充放电,在室温下快速充放电。

新型锂电池在零下70℃到60℃环境下"充放自如"

2024年3月4日 ·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范修林研究员团队与国内外科研人员合作,设计出一款新型电解液,能够支持高比能锂离子电池在-70℃到60℃的超宽温区内进行可逆充放电,在室温下快速充放电。

了解更多

新型锂电池在-70℃到60℃环境下"充放自如"

2024年2月29日 · 科研团队设计出一款新型电解液,能够支持高比能锂离子电池在-70℃到60℃的超宽温区内进行可逆地充放电,在室温下快速充放电。 研究中的锂离子

了解更多

新型锂电池在-70℃到60℃环境下"充放自如"

2024年3月2日 ·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范修林研究员团队与国内外科研人员合作,设计出一款新型电解液,能够支持高比能锂离子电池在-70℃到60℃的超宽温区内进行可逆充放电,在室温下快速充放电。

了解更多

锂电池新突破!-70℃到60℃,"充放自如"

2月29日,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范修林研究员团队与国内外科研人员合作,在国际期刊《自然》发表论文——科研团队设计出一款新型电解液,能够支持高比能锂离子电池在-70℃到60℃的超宽温区内进行可逆地充放电,在室温下快速充放电。

了解更多

新材料潘锋团队基于弹性晶格实现超高可逆容量的层状锰基锂 ...

2022年6月29日 · 潘锋团队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层状纯锰基正极材料(LMO),使材料甚至可以获得超过超高比容量(600 mAh g-1)和宽电压(4.9V-0.6V)的情况下实现可逆循环。

了解更多

中科院谢飞:无定形碳负极可逆容量及首周可逆性提升策略分析

2024年7月24日 · 其认为,使用NaH2PO4进行P/O共掺杂,并结合二次炭化进行杂原子构型筛选,可保留,甚至提升可逆构型(C=O,PO23-/PO43-)及自由基,减少不可逆构型(C-O,PO3-)。

了解更多

锂电池新突破!-70℃到60℃,"充放自如"_澎湃号·政务_澎湃 ...

2024年3月1日 · 2月29日,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范修林研究员团队与国内外科研人员合作,在国际期刊《自然》发表论文——科研团队设计出一款新型电解液,能够支持高比能锂离子电池在-70℃到60℃的超宽温区内进行可逆地充放电,在室温下快速充放电。

了解更多

全方位球新型电池发展趋势及应用场景分析-36氪

2021年4月19日 · 近年来,随着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巨大需求和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关注,二次电池(又称可充电电池或蓄电池)这种能够将其他形式能量转换成的电能预先以化学能的形式存储下来的储能技术,在新一轮能源变革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锂离子电池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欧洲开启研究,1991年在日本实现商业化,目前,全方位球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制造规模达到了空前水

了解更多

我国科研团队设计出新型锂电池,在-70℃到60℃环境下可充 ...

2024年2月29日 · 该科研团队设计出一款新型电解液,能够支持高比能锂离子电池在-70℃到60℃的超宽温区内进行可逆地充放电,在室温下快速充放电。 范修林介绍说,这种新型电解液的离子电导率在25℃室温下是商用电解液的4倍, 在-70℃时更是高于商用电解液3个数量级以上。

了解更多

革新型钴酸锂正极材料,北京大学团队引领锂电池性能新突破

2024年7月22日 · 北大潘锋团队研发出新型钴酸锂材料,大幅提升锂电池储能密度至93%利用率,逼近理论极限,并展现优秀循环稳定性。该成果有望优化智能手机电池性能,并为无人机等高能量需求领域提供新解决方案。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