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电池新突破!新型材料助力能量密度跃升至458Wh/kg ...
2 天之前 · 近日,一项关于新型钠离子电池材料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研究由休斯顿大学卡内帕研究实验室牵头,联合多个国际团队共同完成,他们成功开发出一种名为NaxV2(PO4)3的磷酸钒钠材料,为提升电池效率和能量性能开辟了新路径。 长期以来,锂离子电池凭借其优秀的性能,在
了解更多2 天之前 · 近日,一项关于新型钠离子电池材料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研究由休斯顿大学卡内帕研究实验室牵头,联合多个国际团队共同完成,他们成功开发出一种名为NaxV2(PO4)3的磷酸钒钠材料,为提升电池效率和能量性能开辟了新路径。 长期以来,锂离子电池凭借其优秀的性能,在
2 天之前 · 近日,一项关于新型钠离子电池材料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研究由休斯顿大学卡内帕研究实验室牵头,联合多个国际团队共同完成,他们成功开发出一种名为NaxV2(PO4)3的磷酸钒钠材料,为提升电池效率和能量性能开辟了新路径。 长期以来,锂离子电池凭借其优秀的性能,在
了解更多2024年10月3日 · 该研究通过创新性地利用氧氯双阴离子化学开发出高性能的钠超离子导体,并详细探究了此类固态电解质的独特结构、机械性能和电化学特性。 首先,得益于独特的氧氯双阴离子框架,Na 2 O 2 -TaCl 5 (NTOC)、Na 2 O 2 -HfCl 4 (NHOC)和Na 2 O 2 -ZrCl 4 (NZOC)固态电解质呈现出无定型结构特性,且在室温下的离子电导率高达2.0 mS cm -1。 详细的结构研究
了解更多2023年12月27日 · 2020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公布了一款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等特点的全方位固态钠离子电池,由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等人共同研制。 该款软包钠离子电池在平铺和弯折状态下循环535次后,仍可保持355 Wh/kg的能量密度。 软包是电池的三种封装方式之一,其他封装方式还包括方形和圆柱。 今年9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北京
了解更多2024年11月25日 · 研究通过设计荧光NZSP固体电解质,开发荧光断层成像技术观测固态钠电池中钠枝晶生长,实现长期循环稳定性,为揭示电池性能衰退机制提供新手段。 摘要由平台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了解更多2024年10月22日 ·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朱凌云、詹孝文教授团队,成功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双相Na3Zr2Si2PO12/Na3PO4复合固体电解质,相关研究成果以"Self-forming Na3P/Na2O interphase on a novel biphasic Na3Zr2Si2PO12/Na3PO4 solid electrolyte for long-cycling solid
了解更多2024年8月18日 · 《中国科学报》报道,孟颖团队经过8年时间和100多次实验失败后,最高终成功研发了全方位球第一个无负极钠固态电池。 这种新型电池具有稳定的结构和高安全方位性,可循环数百次,同时具备环保和低成本的优点,为未来电池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该成果最高近已在《Nature Energy》上发表。 论文通讯作者孟颖 (Ying Shirley Meng)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普利兹克分子工
了解更多2024年11月26日 · 11月25日,孙学良团队联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 Tsun-Kong Sham 院士、马里兰大学莫一非教授及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刘珏博士,在国际知名期刊 《Nature Nanotechnology》 以 "Superionic conducting vacancy-rich β-Li 3 N electrolyte for stable cycling of all-solid
了解更多2024年9月4日 · 最高终制造的钠离子固态电池展现了优秀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通过 CQD 改性和 3D 打印厚度调控技术结合,为高性能固体电解质膜在钠离子固态电池中的实际应用开辟了新思路。
了解更多2023年10月8日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崔光磊带领的固态能源系统技术中心,开发了多项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和电解质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发展奠定了研究基础。
了解更多2023年12月27日 · 2020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公布了一款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等特点的全方位固态钠离子电池,由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等人共同研制。 该款软包钠离子电池在平铺和弯折状态下循环535次后,仍可保持355 Wh/kg的能量密度。 软包是电池的三种封装方式之一,其他封装方式还包括方形和圆柱。 今年9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北京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