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仿生蜂窝流道的锂电池组液冷散热研究
2024-12-25 · 基于电动汽车锂电池生热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仿生蜂窝流道,建立了锂电池组液冷散热模型并与并联直流道进行散热性能对比,证明了仿蜂窝流道的卓越性。
了解更多2024-12-25 · 基于电动汽车锂电池生热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仿生蜂窝流道,建立了锂电池组液冷散热模型并与并联直流道进行散热性能对比,证明了仿蜂窝流道的卓越性。
2024-12-25 · 基于电动汽车锂电池生热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仿生蜂窝流道,建立了锂电池组液冷散热模型并与并联直流道进行散热性能对比,证明了仿蜂窝流道的卓越性。
了解更多2019年3月7日 · 摘要: 为满足3 C放电倍率下电池组散热要求,提出了PCM液冷复合式散热方案,利用有限元分析了液体流速、流道排列方式、铝制框架鳍宽和环境温度对电池组温度的影响。
了解更多2021年5月15日 · 锂电池组的稳定高效的散热和散热系统对于电动汽车非常重要。 电池组的温度均匀性设计已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优化设计框架,以最高小化汽车锂电池组的最高大温差(MTD)。
了解更多2024年5月19日 · 通常锂电池工作温度处在20℃~40℃之间,而允许的工作范围-10℃~50℃,而温度低于-10℃时,电池的性能将显著降低。 另外,电池包内各电芯的温度均匀性越高越好,因此不管是主动式冷却系统还是被动式冷却系统,都希望通过冷却流道的优化设计等使得电芯之间的温度差异尽可能降低,有文献指出锂电池在整个寿期内要求保持最高高温度低于40℃并且最高大温差不
了解更多2019年5月12日 · 开发了一种结合微型通道的水冷策略来降低锂电池组的散热 并在本文中进一步优化。 开发了三种不同的水冷却策略。 此外,还对设计的冷却结构进行了冷却性能测试。
了解更多2024年10月10日 · 通过对容量为 1.8 A·h 的索尼 18650 锂电池的循环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 25 ℃和 45 ℃工作温度下锂电池进行 800 次充放电循环后,电池容量分别下降 31% 和 36%;当工作温度为 50 ℃时,500 次充放电循环后电池容量下降 60%。 对于锂电池,工作温度超过 50 ℃,电池的使用寿命就会随之下降。 电池的容量和功率可以用来表征电池性能的优劣,高温下
了解更多2024年9月14日 · 为解决锂电池的热安全方位问题,借助ANSYS FLUENT对容量为280 Ah的锂离子电池进行数值分析,构建起基于Bernardi生热率、流体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的锂电池三维瞬态生热模型,模拟锂电池组高倍率工作状态下温度场的变化,研究在该状态下一种双通道
了解更多本文以软包锂电池模组/包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以相变-热管-液冷为基础的散热结构,并借助数值模拟进行温度控制预测,以评估其在高环境温度及电池高放电倍率工况下的冷却效率。
了解更多2024年11月6日 · 在新能源锂电池领域,水冷板通过将水导入电子设备内部,进行热交换,迅速传递热量,使电子设备保持在稳定温度范围内。 例如,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将水冷板放置在电池包中间,节省了水冷、隔热和缓冲空间,增加了储存电量的可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种设计使冷却面积增大 4 倍,水冷效果更加明显,能够缓解充电过程中温度过高的问题,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方位性
了解更多2018年5月11日 · 2 动力锂电池组液冷散热仿真实验由于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而导致电池温度升高,电池温度过高会严重影响其性能,因此,散热系统的设计较为关键。
了解更多